据说火龙果这些病害一不小心就损失惨重!

2018-04-13

  火龙果作为当下水果市场的热销水果,每年的种植面积都呈现增长趋势。但火龙果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,严重的影响了火龙果的产量和质量,致使果农经济效益受损。针对此种现象,海南顺禾节水关于火龙果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做了如下整理,请各位果农参考,避免火龙果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。


火龙果主要病害:

1、火龙果疮痂病(茎斑病);2、火龙果炭疽病;3、火龙果软腐病;4、火龙果枯萎病;5、火龙果茎枯病;6、火龙果溃疡病;7、火龙果煤烟病;

具体发病症状、原因和防治方法见下面:


1
火龙果疮痂病(茎斑病)


21.jpg

发病症状:茎和果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砖红色坏死斑或铁锈坏死斑,略突起。病斑初期直径0.2 cm,后期病斑成片生长形成长2~15 cm,宽2~5cm的大型病斑,表面光滑,严重时直接伤害到肉质茎,危及整个植株生长。

发病条件:1、春季阴雨潮湿天气气温在15℃以上时,产生分生孢子,春季空气湿度是决定发病严重与否的主要因素;2、春梢及晚秋梢抽吐期如遇阴雨连绵、早晨雾重则此病流行;3、夏梢期由于气温高极少发病。传播条件:通过风、雨、昆虫传播本病。

物理防治法:1、结合春季修剪,剪除病枝和病叶;2、清除田间落叶,加以烧毁,减少病源。


2
火龙果炭疽病


22.jpg

发病症状该病发生于茎部表面,初感染时产生茎组织病变,形成大量红色病斑,后期病斑扩大而相互愈合连成片,逐渐变为黄色或白色,后期产生小黑点。果实感病后,出现凹陷及水浸状斑点,凹陷病斑呈现淡褐色,病斑会扩大而相互愈合,后期产生小黑点。

发病条件:1、开花期及幼果期高温高湿;2、温暖、多云、多雾、高湿;3、阴雨连绵、天气闷热时,连续阴雨或暴雨;4、园地低温、排水不良、修剪粗糙、留枝过密及树势衰弱和偏施氮肥。

物理防治法:1、保护没有感病区域,严格控制无病区向有病区调种、引种,选育无病种苗;2、清除病残枝体及田间杂草,保持田间卫生,从而减少田间病源;3、人工剪除田间田间发病病枝,深埋或烧毁。


3

火龙果软腐病


23.jpg


发病症状:斑初期呈水浸状半透明,后期病部呈水渍状,为黏滑软腐状,发出腥臭,并且蔓延至整个茎节,最后只剩茎中心的木质部。此病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的嫩节,由伤口侵染引起,与虫咬和其他创伤有关;但对植株的危害严重,常造成发病茎节腐烂甚至向下和向上蔓延至其他茎节。

发病条件:1.气候条件,伤口愈合能力差。连续阴雨,湿度大,不利伤口愈合,增加病菌侵入机会,发病重;2、害虫条件:有些害虫如尺蠖、蝴蝶幼虫等又是病菌传播的媒介。因此,害虫多易发病;3、栽培条件。施混有病残体、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易发病;大水漫灌、低洼地、高低不平易积水的地块发病重。

物理防治法:1、选用无病种苗,远离发病区域;2、及时剪除发病病枝销毁深埋或烧毁。



4
火龙果枯萎病


24.jpg


发病症状:病株生长缓慢,株茎节失水退绿变黄萎蔫,随后逐渐干枯,前期白天萎焉夜间恢复,病部形成褐色长条形病斑,常纵裂,分泌黄色胶状物,潮湿时病斑上可分生粉红色霉。后期植株早晚不能恢复并很快整株枯死;枯萎病症状最早出现在植株中上部的分枝节上,起初是茎节的顶部发病,然后向下扩展。病株易拔起,根部腐朽呈麻丝状。

发病条件:地温20℃左右开始出现症状,地温上升到25~28℃出现发病高峰,地温高于33℃时,病菌的生长发育受抑或出现暂时隐症,进入秋季,地温降至25℃左右时,又会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。夏季大雨或暴雨后,地温下降易发病。地势低洼、土壤粘重、偏碱、排水不良或偏施、过施氮肥或施用了未充分腐熟带菌的有机肥发病重。

物理防治法:1、保护无病区。严格控制无病区向有病区调种、引种,选育无病种苗;2、种植或选有抗病优质品种。是防治火龙果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;3、清除病残枝体及田间杂草,保持田间卫生,从而减少田间病源。


5
火龙果茎枯病


25.jpg

发病症状:多发生于中下部茎节,最初形成针刺状乳白色针尖大小的小斑点,病斑逐渐退绿变为中间色泽较浅,周边褐色、红褐色大病斑,最后病斑干枯变为灰褐色或灰白色,中间部位稍凹陷,病斑上密生针尖大小的小黑点,小黑点散生或呈不规则的轮纹状排列。

发病条件:1、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;2、少量发病后,农户用药不准和防治不及时,造成病害流行;3、田间管理粗放,对出现软腐状的病枝不能及时清除。

物理防治法:1、保护无病区。严格控制无病区向有病区调种、引种,选育无病种苗;2、种植或选有抗病优质品种。是防治火龙果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;3、清除病残枝体及田间杂草,保持田间卫生,从而减少田间病源。


6

火龙果溃疡病


26.jpg

发病症状:该病为害火龙果茎杆和果实,幼茎容易传染,初期形成圆形白斑,逐渐转酿成褐斑或玄色溃疡斑。病斑初为红色的针尖大小点,散生于茎表皮下,后发展成直径约为0.5cm-1.5cm的橘红色斑点,病斑圆形,略突起。该病在火龙果果园中发生普遍,植株发病率为55%以上。

溃疡病侵染过程:1、越冬场所:菌丝体、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在三角茎病组织内越冬;2、初次侵染:春季老病斑释放分生孢子,借风雨或昆虫传播;3、再次侵染:春季老病斑释放分生孢子,借风雨或昆虫传播。

发病条件:1、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;2、少量发病后,农户用药不准和防治不及时,造成病害流行;3、田间管理粗放,对出现软腐状的病枝不能及时清除。

溃疡病预防技巧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特效药可以防治火龙果溃疡病,在农业生产上以预防为主。1、选择沙质土壤,土壤水分减少有利于提高火龙果抵抗力;2、定期对果园土壤进行检疫杀菌消毒;3、努力提高果树抗性,减少患病率;4、选择抗性较高的品种,目前没有对溃疡病高抗的火龙果品种。相对而言,白肉火龙果较红肉火龙果抗性高;5、加强农业防治,施有机肥;6、溃疡病防治药方,防治时需兼治软腐病、疮痂病等病害,防止复合感染;配方1:30%吡唑醚菌酯1500倍+腐霉利1000倍+3%中生菌素或链霉素1000倍喷施,可在各时期安全使用。配方2:50%苯·丙2000倍+40%咪鲜胺1500倍+春雷霉素或中生菌素,不能在花期、幼果期使用。



7
火龙果煤烟病


27.jpg


发病症状:病发早期枝条、刺座发生小霉斑,暗褐色,随病情成长黑霉渐渐充满枝条,似笼罩一层煤烟灰。果实受到伤害,鳞片尖、果面有一层黑霉笼罩,影响光合作用。高温多湿、透风不良、治理集约、隐蔽湿润和蚜虫、介壳虫等排泄蜜露的益虫高发时,易病发。病原菌在病发地位越冬,第二年胞子会通过风雨、水、虫豸等传播。

防治方法:1、科学修剪,剪除病残枝及茂盛枝;2、调理透风透光,增施无机活化养分嘉美盈余、核动力、海力宝,加强植株免疫力;3、留意果园排水步伐,实时防治蚧壳虫、蚜虫。可用咪鲜胺+异菌脲、50%多菌灵800倍液、代森锰锌1000倍、30%嘧霉胺1200倍液、丙环唑等进行防治。到冬天修剪后,喷波美3-5度的石硫合剂,祛除越冬病源。


火龙果主要病害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,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。

本文由海南顺禾节水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如果您有更多关于火龙果的信息,欢迎给我们留言,技术交流请拨打电话:13907629325、13907558067、13907507581

28.jpg

更多农业知识,请关注我们吧!


分享